从牙牙学语到口齿伶俐、从蹒跚学步到奔跑自如,孩子健康成长每一步的背后,总有父母那一双双期盼和欣喜的目光。无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健康是父母对孩子永恒的期望。
避免新生儿先天性缺陷,婚检、孕检是在他们出生前最为关键的把关环节。自2003年强制婚检转变为自愿婚检之后,宿迁婚检率在初期持续走低,但最近几年却出现明显地增长。是免费检查带来的改变?还是人们的意识在逐步提高?来看看宿迁为新生儿健康设立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超过全国标准,宿迁婚检率达90.2%
虽然是工作日,但在宿豫区妇幼保健所一站式服务中心,前来领证结婚的新人依然很多。
刚刚做完婚检的胡亚楠夫妇,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崭新的结婚证,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和甜蜜。“我觉得婚检非常有必要。随着饮食习惯、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很多疾病是隐形的甚至是遗传性的,为自己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我们这个新家庭负责。”胡亚楠说。
认同胡亚楠说法的,还有她的丈夫。“全程检查没有收取一分钱,完全是免费的。本着对自己、对老婆负责的态度,我也赞同婚检。毕竟健健康康的宝宝是维系一个家庭的关键所在,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胡亚楠的丈夫说。
从婚检持续走低,到快速上升,背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免费婚检和一站式服务,妇幼保健所所长方志全说出了其中的关键。“以前领证中心和婚检是分开的,并不在一起。领证时,虽然我们反复建议他们去做一个婚检,但很多新人觉得跑来跑去比较麻烦,甚至还有很多新人敷衍地说:已经检查过了。这些因素导致我市自2003年强制婚检转变为自愿婚检之后,婚检率持续走低。2008年起,婚检实行政府买单、个人免费,我市婚检率有所上升,但依然有很多新人放弃免费婚检。”
让新人少跑腿、让婚检更容易,宿豫区从2009年起把领证和婚检集中起来,实现一站式服务,在领证大厅的旁边就是婚检中心,大大提高了新人的婚检率。
有了“一站式”的免费服务,每对准婚青年200元的婚检费用全部都由县区政府的财政“买单”,我市的婚检率从2008年的1.4%一下子提高到2015年的90.2%,疾病检出率由2008年的11.06%提高到2015年的20.2%,构筑了我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逾11万对计划怀孕夫妇享受免费孕检
如果说婚检是我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孕检则是“第二道防线”。
从2010年开始,我市在三县两区开展了19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每对育龄夫妇都可以到计生指导部门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叶酸发放服务体系,对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现在,我市每年叶酸增补项目任务完成率均超过100%,项目实施以来,约有44万次的农村妇女进行了叶酸增补。
在市妇产医院,记者看到前来做孕检的准妈妈张倩。“几个月前我就在网上做足了功课,第一次检查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我都记在本子上,就是为了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宝宝。什么事情都可以忘,但孕检是一次也不能忘。”张倩说。
自“全面二孩”实施以来,如何让二胎妈妈更安全地孕育健康胎儿,是二胎家庭最关注的。因产妇的年龄大多都超过35岁,面临高龄生育的风险,这也给当前我市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静告诉记者,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都增挂了高龄孕产妇门诊、高危门诊以及遗传病咨询门诊。针对不同的产妇实行分级诊疗,如果发生高危的危重的(情况),立刻转到二级以上医院救治。此外,宿迁卫计部门要求全市的医疗机构产科都要开展孕产妇早孕建卡,通过彩超影像学技术和检查孕妇血清中的生化物质,预防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和胎儿畸形,对每一位产妇都实现了专案管理。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其中提出,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方面,孕前健康检查率要达到80%以上。目前,全市累计为11万多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每年为2.5万对计划怀孕夫妇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筛查,累计筛查出7万余例常见妇科疾病,细胞学检查异常的高风险人群达8000余人,对筛查出来的高风险人群及时给予咨询指导、治疗和转诊服务。
第三道防线:“新生儿筛查网”又密又细
“幸亏做了新生儿筛查,否则会后悔一辈子。”这是来自一位孩子爸爸的原话。
“前不久,我们在对一位新生儿筛查的过程中发现一项指标不正常,最终确诊该新生儿得了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类疾病———丙酸血症。虽然孩子目前没什么临床表现,但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只要及时治疗,控制好饮食,还是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卫计部门为防止新生儿出生缺陷设置的“第三道防线”。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办公室主任汤馨德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代谢疾病筛查,我国大部分一线、二线地区已经采用了这种来自国际主流厂商的最先进技术。今年9月起,这种技术也已应用到我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现在一次实验可以检测27种疾病,让“新生儿筛查网”又密又细。虽然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项目开展多年,但仍有不少家庭未被覆盖或因家庭不够重视而放弃筛查,最终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令人惋惜的悲剧。因此,推广新技术的同时,加强政策扶助与宣传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先天残疾儿童约100万人,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目前宿迁市围产儿(围产儿是指妊娠第28周至出生后一周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32‰,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目前,我市已将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唇腭裂、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等出生缺陷疾病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城乡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也已纳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畴。但我们还是想呼吁相关部门能够通过设立特殊患儿治疗援助基金等多种渠道,对确诊患儿的治疗费用给予补偿,对困难家庭给予医疗救助,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市卫计委副书记、副主任李春美说。
李春美表示,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重视资金扶持、责任部门持续协作、社会团体广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形成政策制度与技术服务合力,发挥协同互补的作用,让每一位新生儿健康快乐地成长。